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,居世界第一。
也就是说,在中国,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。
而调查研究显示,糖尿病患病趋势呈现年轻化,中青年成为目前糖尿病患病的主体。
临床数据显示,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,将有30%~40%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。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重要疾病因素,每年带来的治疗费用负担也是异常惊人。
而通过「海思普瑞健康风险评估系统」不抽血、无创伤,在5分钟之内快速检测全身八大系统状态,可以早期预警糖尿病并发症风险、评估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靶器官的受损情况,及时干预、预防、延缓并发症的发生。
系统自动提示糖尿病风险
精准指标再现糖尿病患病风险
研究表示,缺乏体力活动和久坐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(T2DM)的危险因素。而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、改善体成分及生活质量,有助于控制血糖、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。但是与药物一样,运动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给药,以增加其益处并减少其副作用。
本文,健康君将带您一起看看,防治糖尿病,怎么运动效果最好。
01 为何运动
科学运动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产生积极影响,促进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和活性增强,显著改善血糖;改善骨骼肌功能,增强体能,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;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,减少肥胖,改善心肺功能。
在糖尿病管理中,运动治疗与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,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。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0.66%。坚持规律运动12~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
02 适合运动的人群
糖耐量减低者
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
肥胖的2型糖尿病
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
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
温馨提示:开始一项运动计划前,先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,以确保运动安全和有效,特别是4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。
03 时间的选择
下午运动可能效果更好:
研究发现,与早晨相比,在下午进行运动可更有效地降低葡萄糖水平,可在更大程度上改善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。
餐后运动可能更有利于降低血糖:
在健康人群和T2DM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均表明,在运动强度适中的情况下,餐后运动比餐前运动更能持续降低餐后血糖。在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中,餐后进行3组1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早上或下午进行45分钟的持续运动更能降低餐后血糖。
建议吃第一口饭算起,在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,忌空腹运动, 每次运动时间保持相对固定,如:都在晚餐后,或是在早餐后运动。
04 运动类型的选择
选择有氧运动
有氧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、连续性的运动,能消耗葡萄糖、消耗脂肪、增强心肺活动等。常见有氧运动包括:步行、慢跑、游泳、爬楼梯、骑车、打球、跳舞、打太极拳等……
05 注意运动强度
1.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简易计算
运动时保持脉率(次/分)=170-年龄
*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。
2.不同强度的运动
高强度运动 :跳绳、球类运动、游泳、快跑中等强度运动: 快走、慢跑、骑车、爬楼梯、健身操低强度运动: 广播操、太极拳极低强度运动: 购物、散步、做家务(洗碗、叠衣服等)
3.运动的频率和时间
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可分5天进行;
每次运动30-60分钟,包括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整理。
注意事项:发生低血糖了怎么办?
停止运动测血糖,如血糖≤3.9mmol/L,立即进食15克含糖食物,如3~5颗硬糖,1瓶牛奶,1个橙子,1个苹果等。15分钟后再测血糖,血糖≤ 3.9mmol/L,再给予同等量食物。
全国热线:400-803-8379
技术支持:022-23853986
商务合作:18560188525
客服邮箱:48376232@qq.com
在线咨询
公司地址: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海泰华科三路1号2号楼11层
邮政编码:300384
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51-jiankang.cn
微信公众号